| 网站首页 | 励志名言 | 名人名言 | 名言警句 | 读书名言 | 名言名句 | 哲学名言 | 爱情名言 | 立志名言 | 诚信名言 | | ||
|
||
|
|||||
王开岭散文读后感 | |||||
作者:佚名 名言警句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10 | |||||
王开岭散文读后感 说实在的,在这之前,我没有真正读过王开岭的散文随笔,只是知道他的散文很新锐,很受读者欢迎和喜爱,有朋友告诉我说他的散文随笔传达给读者的总是疼痛感和创伤感,但他的文笔素雅,且有神韵,一股激昂的气脉始终贯穿着他的字里行间。 今年春天,我们相见在北京,之前,通过几次电话,见到他时,就感觉他是个话极少、不擅交际的人,他看上去瘦弱,但脸的轮廓却棱角分明,语调低沉,目光里投射着犀利。今年夏天,陪他游览了济南的老街老巷,简单交流过,对他的印象很深,觉得他是一个谦卑沉稳但又有些忧愤、有独特思想的文人。 国庆节前,从网上买了一本他的《精神明亮的人》,2号下午,独自一人在家读了起来。当我读完第一篇的时候,我就有些放不下手了,就想一气读完。我被他笔下机智、深邃、诗性、温润、独特的文字而打动。曾编辑过很多当下的散文和随笔,能让我如此激动而叫好的不多,能让我从心里敬佩的就少之更少。读《精神明亮的人》,是一种精神的愉悦,灵魂的临照,他的文字能让你沉思,而且,必须是在心静下来的时候。你的思绪会随之走得很远,你的柔软会随之情怀天地。 我对文字是很苛求的,但王开岭的文字让我惊叹、陶醉。 他的文字,让我们学会了睥睨世俗。 在第一篇《精神明亮的人》中,令作者“猝然绊倒”的,正是大文豪福楼拜写给女友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我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位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接着,作者感叹道:“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读到这些文字时,下午的阳光是静谧的,时光是停滞的,作为读者的我,不能不为作者的这些动情的文字而陷入思考。我们的目光,因尘世过多的阴霾而不再明亮,我们的心灵,因欲望过多的膨胀而不再纯洁,我们因过多的私欲、过多的奢望、过多的名利,而变得越来越阳痿、越来越不像人类。 王开岭,一个很清秀的人,走在人群中很不起眼,但当他坐下来,和你交谈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身上明显地带有诗人的气质和胸襟,他是浪漫的,更是冷峻的,是羸弱的,更是有骨骼的人。 王开岭,是一个保持自己思想的,保持清醒灵魂的人。是一个让很多人必须审视自己并感到羞愧的人,是一个让笔下的文字长出思想之花的人。 “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脆音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一遍遍抄写;一边是暴尘浊日、黄沙漫卷,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盛况……何等艰远何等难为的遥想呀!” 这是《古典之殇》中的一段文字,我想,每一个读者,看到这些让眼刺痛的文字,都会与之产生深刻共鸣的并引发深刻的思索。 “王开岭的作品素以”人“为基本点、发出自己认为应该发出的声音着称――人们以为这样便足够了。但他却认为人不仅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且要拥有一个本该属于自己的世界。面对黑压压的、不住地压过来的黑云,以及持久的呼叫和射击,或许他觉得自己像一个迅速”搂卡了弹匣的战士“。令人惊愕的现实。一场持久的战斗,丑恶、严峻、尴尬和紧张,会使战士的姿势迅速变得僵硬、变形、嗓音喑哑。他体验到了最深刻而无声的暗夜悲哀――在这种世界里人已不复为人。他知道,靠”点射“的威力,已经几乎对这个世界不起任何作用――像面对一个已经下达了病危死亡报告的患者或一个刁钻而不可救药的世界,(预先准备好的诊治报告或拯救方案已无能为力,必须重新思考一切,以更高级的科技手段应对――包括手中拿着的手术刀或冲锋武器的科技含量等等――让人欣慰的是他在这部书里做到了。(摘自张杰《被扩展的思想根系》)” 在《权利的傲慢》一文中,作者写道:耶路撒冷有一间很有名气的小酒吧,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到访以色列时想去拜访,为了安全,请老板谢绝其他顾客,遭到断然拒绝。第二天,基辛格想通了再次打电话预约,表示明天只带三个同伴订一桌,不必谢绝其他客人。可是,又遭到拒绝。老板说,明天礼拜六,例休。作者写这件事的笔调是冷静的,但读者会同时感受到他内在的激情。读到此,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感慨万分:小酒吧的老板,不畏权贵,护卫的是平等,拒绝的是强权。 这个五月,一个人要想掩饰泪水实在太难。 我为那些来自前方的哭诉而流泪:消失的山峦,消失的村寨,消失的炊烟,消失的繁华……无数个家叠在了一起,叠成薄薄的一层瓦砾,肉眼望去,城墟一览无余。一条条川路被拧成了麻花,裂口深得能埋下轮胎,几千公里的盘旋路上会盘旋多少车?那一天,几乎没有车辆能到达目的地。 我为那些随处可见的情景而流泪:瓦砾上,一群无精打彩的鸽子,一只不知所措的小狗的眼神,它们像忧郁的孤儿;天在哭,一位母亲站在废墟上,撑着伞,儿子被整栋楼最重的十字梁压住了,只露出头,母亲不分昼夜地守着;一位丈夫用绳子将妻子遗体绑在背上,跨上破旧的摩托车,他要把她带走,去一个干净的地方,男女贴得那么实,抱得那么紧,像是去蜜月旅行。 我为那些声音而流泪:一个10岁女孩在废墟下坚持了60小时,被挖出10分钟后去世,凋谢之前,她说“我饿得想吃泥”;教学楼废墟上,由于坍方险情,救援被命令暂停,一位战士跪下来大哭,对死死拖住他的同伴喊“让我再去救一个!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 我为那些永远的姿势而流泪:巨石下,男子的身体呈弓型死死罩着底下的女子,女子紧抱男子,两具遗体无法拆散,只好一起下葬。一位中学老师,撑开双臂护在课桌上,这个动作让四名学生活了下来…… 我为一排牙印而流泪:当一具具遗体入土时,一个小姑娘哭喊着冲出封锁线,士兵上前劝慰,突然,小姑娘抓起了一只胳膊,猛咬下去,胳膊一动没动,小姑娘又拔出胸针,对着它狠狠扎下……事后,士兵说,“如果我的痛能减轻她的痛,就让她咬吧。” 我为最后的哺乳而流泪:一个年轻的妈妈蜷缩着,上衣向上掀起,已停止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含乳沉睡,当她被轻轻抱起、与乳头分开时,立即哇哇大哭……(选自王开岭《我们无处安放的哀伤》)“ 当我读到这些文字时,我流泪了。泪水模糊的记忆里,那场灾难再一次浮现在脑海。看过很多些汶川大地震的文章,也朗诵过很多饱满激情的诗歌,但王开岭这篇文章中透着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至真至情的文笔,确实撞击了我的内心最脆弱的部位。这种对生命悲剧性的解读,对逝去的人善良的光耀,把哀伤放在灵魂深处的祭奠,让活着的人,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地点播着蒙尘的心灵。 王开岭,一个具备独立思考的作家,他语言的锐度和向度,让我们的阅读,充满激动和感动、灵动和触动,并使之视野开阔、理性思维、思想纵深。 1936年,英国作家奥威尔与新婚妻子一道,志愿赴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的战斗,并被子弹射穿了喉咙。在《西班牙战争回顾》中,他讲述了一件”有趣“的事…… 一天早晨,他到前沿阵地打狙击,好不容易准星里才闯进一个目标:一个光着膀子、提着裤子的敌方士兵,正在不远处……真乃天赐良机,且十拿九稳。但奥威尔犹豫了,他的手指始终凝固在扳机上,直到那个冒失鬼走远……他的理由是:”一个提着裤子的人已不能算是法西斯分子,他显然是个和你一样的人,你不想开枪打死他。“ 一个人,当他提着裤子时,其杀人的职业色彩已完全褪去了。他从军事符号——一枚供射击的靶子——还原成了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一具生理的人,一具正在生活的人。(选自王开岭《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读到这些文字时,就觉得通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在和平年代,每个人都是热爱生命的,并流露出对人性的关怀,但在战争面前,只有子弹,死亡,作为一个士兵,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将敌人杀死。文中的奥威尔是个军人,可那一秒钟的犹豫,却换来了”敌人“的活命,假如提裤子的是奥威尔,那个”敌人“就极有可能用一秒的时间迅速结束奥威尔的青春。奥威尔没有开枪,是因为他是一个没有泯灭人性且热爱和平的”人“,他所遵守的命令,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闪烁的是人性原始的美丽。 “我们必须仰望点什么,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生存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 是的,我们真的应该仰望点什么。尤其是在这个人格分裂、信仰流失、精神猥琐的时代。 |
|||||
名言警句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