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名言大全网www.nunlou.com >> 名言警句 >> 正文
  生死朗读读后感           ★★★ 【字体:
生死朗读读后感
作者:佚名    名言警句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4    

  生死朗读读后感

  当看到我最喜爱的凯特·温丝莱特终于苦尽甘来捧得小金人,我知道和她一样,很多人的等待是有价值的。奥斯卡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选择,尽管直到此刻,我还没有看《生死朗读》这部电影,但是我相信凯特的选择,正如她一直以来做的那样。

  自从在《泰坦尼克》里看到这个当时过于丰满的美女之后,我就迷上她的美丽,但是同样美丽的是她的演技和她与众不同的眼光,与其她很多演过商业大片的知名女优不同,凯特一直以来坚持出演文艺片,以至于《泰坦尼克》之后她竟然没有一部像样的商业大片,以她这样的条件和资历可以说极为罕见,这样看来,她选择下嫁给山姆·文德斯(《美国丽人》导演)也不足为怪了。然而这样的才女数次提名奥斯卡每每铩羽而归,新世纪之后的奥斯卡一向青睐极具眼球牵引力和商业吸引力的美女(希拉里·斯万克算是个例外,毕竟实至名归),对于凯特这种坚持艺术创作的美女竟然数次视而不见,不可谓不恶劣矣。有意思的是每当戴上奥斯卡影后桂冠之后,一干票房美女居然立马成为票房毒药,同样也是新世纪颇为称奇的怪现象,好在凯特肯定不会受此影响,因为她本来就不是票房巨星。

  虽然一直想看到《生死朗读》这部电影,只要看一看封面凯特和拉尔夫·费恩斯的样子,就不得不让人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但是数次扫片都没有淘到,未免失望之极。于是决定要先找到这部小说先睹为快。

  《生死朗读》的小说很短,我几乎用了半天就看完了,看完我得出一个结论,能够支撑我几乎一口气读完此书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可能就是我一直是把汉娜当成是凯特的形象来读的,这样我看的时候才会如饮醇醪,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好看,实际上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而且读后会让人回味不已。

  据说影片制片人最早是希望凯特来演,后来不知何故又改为妮可·基德曼,恰逢妮可身怀六甲,于是又改回凯特。看完全书,我直感谢妮可的那个小孩,因为她挽救了整部电影,其实妮可也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但是喜欢一个演员并不是说她演什么都是好的,都必须无条件接受。妮可出演那种神经质女人(如《小岛惊魂》)和惊艳美女(如《红磨坊》)自是形神俱备,但是汉娜这个形象对她来说显然不如凯特来得好。

  整部小说的最大悬念就是汉娜为什么会数次误解男主人公,并且会在法庭上毅然承揽罪责,最后男主人公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是和他的朗读有关,这个谜团才被解开,小说的包袱的铺垫和抖露还是比较符合逻辑并有一定的吸引性。

  小说对于男女主人公的性爱描写并不是很多,因为毕竟这不是这部小说的主题所在,可能很多读者或者观众都会认为这是一部爱情小说或者情爱小说,想必抱以猎艳心理看待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想必这样的人也必定失望而归。

  这不是一部讲述爱情或者说畸形爱情的小说,这部小说甚至都不能算是一部赎罪类别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爱情和赎罪都只是构成小说主体的一部分,但是显然还不是全部。

  作为一部成功的小说,它所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民族的精神救赎与理性思辨。毫无疑问,二战之后对于纳粹份子的清算在很长时间里构成了对那个时代回忆的标志性烙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纳粹被作为一个整体永久性的被钉在历史的审判台和耻辱柱上。

  但是,人从来都是有着社会属性和个人特性的,这点无论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同博爱还是德国人严谨的哲学观里都得到承认的,只是这一普世原理在纳粹标志面前是否可以依然畅通无阻呢?我们已经有很多文学影视作品在尝试法西斯主义下人性的检讨,但是对于那些被迫绑上纳粹战车的人,人们似乎还不愿意去审视其作为个体的特性,对于这部分人历史该如何去审判呢?显然,《生死朗读》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有着浅尝则止的意味,但比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蜻蜓点水又有了不小的进步。

  当然考虑到当今社会对于那个年代不堪回首的痛心疾首,作者的上述尝试并没有太过于直白,从其情节设置来看,其将汉娜设定为一个文盲、一个弱女子,可见一斑,另外主人公始终是以一个旁观者来看待审判的,作者尽量不用过于主观和激动的字眼来刻画这一段,和小说前半部分对汉娜的一举一动都产生心理波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认为这不是作者不经意的写法,作者在描述后半段的时候,很显然的将自己放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得这种对审判的审视情绪变得比较中立,另外一个方面何尝不也是作者对这种审视的有意保留呢?

  整部小说在前半部行云流水的写作,使得读者对这段忘年恋产生无限遐想?试想谁在年轻时没有像迈克那样去对一个成年的成熟女性产生那样的遐想呢?这段文字写得貌似轻松,但是作者巧妙的设下了伏笔,等到笔锋突转的时候,读者才会发现很快将堕入一个不曾设想的深渊。前后半部的强烈反差使得整部作品带有极强的戏剧性,也使得女主人公的自我救赎产生了莫大的悲剧效应。

  最终迈克没能等到汉娜的出来,而汉娜究竟是死于自己的赎罪感,还是死于对自己心爱的人冷漠的失望呢?这些都无从从小说中寻求索引,但是当小说结尾,迈克孤独的站在汉娜的墓前时,他的心中会追忆当年的美好时光吗?他会为自己的置身事外而感到负罪吗?

  不管怎样,我想汉娜都会宽恕他的。

  生死朗读读后感(二)

  这两天,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未知死亡》,另一部是《生死朗读》,未知死亡是记忆碎片的印度版,其中的动作和凄美的爱情让人感叹。而生死朗读则法人深思,记忆最深的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关于个人的尊严,汉娜是一个文盲,但是她对知识非常渴求,在集中营时她会让很多小女孩为她朗读,跟男主角在一起后,也喜欢听她的朗读。但是也许在当时的社会秩序下,没有文化就没有尊严,于是汉娜尽力掩饰自己的缺陷,甚至最后付出了终身监禁的代价。她走在一条偏执但值得尊重的道路上,她也不得不面对没有解救教堂里的犹太人的处罚。

  第二是关于法律与正义。汉娜得到终身监禁的结果让人唏嘘,“纳粹”、“凶手”,这些称呼强加到汉娜身上有逻辑但是却无道理,有逻辑是因为汉娜确实间接参与了战争,无道理的原因正如该片导演斯蒂芬·戴德利所说“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是刽子手,更多的人都是不知不觉就参与到了罪恶之中,像汉娜一样,他们其实也是受害者,只是没人关注过他们而已。而实际上他们往往付出了更为惨痛的代价。”

  对汉娜的判决是“合法的”同时也是“不正义的”。如果法律无法理解民众当时的环境以及她当时所处的复杂关系,那么审判其实就是一种暴力——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暴力。有句话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法律是刚性的,但是如果缺乏了灵活性也就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也许英美法系的判例能够解决这种矛盾吧。

  第三是关于沉默。影片的悲剧,其实正是因为男主角麦克的两次沉默:第一次,麦克知道了汉娜是文盲,却没有告知法庭这一事实,而选择了沉默;第二次,汉娜在监狱里学会了读写,并给麦克写来了字体蹩脚但饱含希望的书信,但麦克却选择了沉默,没有给出汉娜最需要的回应。马丁·路德金说过:“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男主角的沉默,看似是为了保住汉娜的尊严,实则是一种逃避现实,当一个人无法直面人生的惨淡和心中的真实感情时,悲剧也就自然产生了。

  生死朗读读后感(三)

  摩尼教把世界看成善与恶、光明与黑暗这样两个部分,这种看待世界的方法能够让大多数人感到满意。无论是古老相传的民间童话,还是韩国和台湾的肥皂剧,女主角往往善良的像天使下凡,而头号反面人物又穷凶极恶地好似吃人的黑巫婆。这种极善与极恶的强烈对比以最简单易懂的方式满足了戏剧角色冲突的需要,也满足了我们内心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

  善与恶就这么泾渭分明么?

  《生死朗读》中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女主角汉娜曾是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她参与作出的一些决定直接断送了一些人的性命——尤其是当关押“犯人”的教堂起火时,为了怕“犯人”逃跑,她和其他看守拒绝打开教堂大门,任由关在其中的“犯人”们活活烧死。毫无疑问,她是有罪的,理应受到审判。但是,电影审判前的一系列镜头暗示着,这个坐在被告席上的中年德国女人似乎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穷凶极恶。

  温丝莱特的表演很到位,她捧得奥斯卡影后桂冠实至名归。她饰演的这个女人显然不是个杀人狂,眉宇间总是露着坚强,做什么都透着认真。她愿意帮助街上素不相识的生病男孩,一个离群索居的中年女人,整天要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为她朗读诗歌、小说、戏剧……,与男孩亲热却拒绝对方的低俗小说,这说明她有爱心、对生活的美有着执着的追求。在汉娜看来,文字是美丽的,不识字是人生最大的羞耻,她会为了遮掩自己不识字而放弃升职,放弃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哪怕被冤入狱也决不肯承认。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看起来严肃认真、热爱生活、善良无害,甚至有一点勇士气概的平凡的女人,却漠视“囚犯”的生死,(在法庭上以职责不许作为抹杀生命的堂皇理由。电影中法庭一段很精彩,温丝莱特完美诠释了汉娜的麻木、茫然和彷徨——对草菅人命的麻木、对自己所犯罪行的茫然和对法官要求验证笔迹时的彷徨。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罪究竟在哪里——一切都是按照规章制度去做的,自己只是尽力做好了本职工作。

  阿伦特说,极权统治发明了既无法惩罚也无法饶恕的罪行。这种超出了现有道德范围的极恶无法用自私、纵欲、贪婪、怨毒、嗜权这些动机来解释。的确,在电影中,我们看不到女主角身上隐藏着什么穷凶极恶的东西,她甚至是一个具有很多美德的人。她不畏惧死亡,在法庭上冒着被绞死的风险直陈其事,宁愿背负不应有的罪责也不肯坦白自己不识字。这和同在法庭上坐着的其他女看守的丑恶嘴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娜内心中显然认为真实和知识是可以用生命去扞卫的宝贵东西,是不能亵渎的,所以影片最后她脱掉鞋子,借助垒起来的书完成了自缢。

  法西斯极权统治把一部分人归为可以直接抹杀的非人的东西,并且以制度的形式把这一意识形态固化下来。汉娜作为一个纳粹制度中某生活的普通人,也是一个纳粹制度的运作者。她不需要通过自己的主观意愿就可以犯下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罪行。

  在这样的专制制度下,个人负有怎样的道德责任?我想,电影中穿插的法律专业学生之间的讨论其目的怕也是意在探讨这个问题。其中一个学生以结果的惨烈推出目的的邪恶,我认为有些偏激。我觉得,汉娜之所以成为邪恶的化身,不是因为她具有什么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理想或思想能力。恰恰相反,她在邪恶当道时为虎作伥,是因为她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思想能力。因为她是个文盲,无法通过阅读“知善”。思想对作恶有遏制作用,因为思想可以产生关于善恶的辨别能力。

  我主观认为,电影安排男主角——这个对汉娜知根知底的法学院学生——去听审判,从内心挣扎到选择隐瞒真相,既是想满足汉娜隐瞒文盲的心愿,也与他对汉娜的“恶”有了新认识有关。邪恶因动机的肤浅而平庸。汉娜所体现的平庸的邪恶在于她的无思想,甚至无动机地按照罪恶统治的规则办事,并因而心安理得地逃避一切道德责任。如果不帮助她认识到自己行为所隐藏的邪恶,她一辈子也不会悔悟。认罪是救赎的开始,坐牢只是形式,要帮助她自我救赎,首先必须让她“知善”。男主角承担起这个任务,寒暑不易地给她寄朗读带,帮助她识字,完成从不知罪到知罪的蜕变。汉娜最终明白了自己的“恶”,真真正正完成了自我的审判,原本麻木的心感受到了痛苦的折磨。她开始害怕面对生活,希望能够得到宽恕。她的自杀,既是逃避,也是一种自我的解脱。但是,不被宽恕的灵魂沉重的无法飞向天堂,男主角责无旁待地带着她的忏悔飞往美国,找到了当年的幸存者。二人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最终,幸存者没有收下汉娜的钱,却留下了装钱的茶叶盒,钱被捐给了帮助读写的犹太慈善组织。不收下钱,是因为个人无法代表整个犹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对那一段历史进行审判和宽恕;捐钱给帮助读写的慈善组织,以汉娜的名义,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娜也是受害者,希望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我是这么理解的。

  最后,我认为“生死朗读”比“朗读者”更贴切。

名言警句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名言警句:

  • 下一个名言警句: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普通名言警句 生死朗读读后感
    普通名言警句 绕口令 李子栗子梨
    普通名言警句 鸟的歇后语
    普通名言警句 歇后语大全 小学五年级
    普通名言警句 幼师读书心得
    普通名言警句 感动中国2013观后感
    普通名言警句 训练单韵母的绕口令
    普通名言警句 高考前班主任讲话:真诚的祝愿
    普通名言警句 2010年,哪些专业最热门
    普通名言警句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普通名言警句 语文绕口令
    普通名言警句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
    普通名言警句 五年级下册歇后语
    普通名言警句 红与黑梗概
    普通名言警句 2016有趣的成语歇后语
    普通名言警句 小胜、小庆和小静擦镜绕口令
    普通名言警句 2016期末成绩单家长评语大全
    普通名言警句 初二下期末评语
    普通名言警句 被谁遗忘的母爱
    普通名言警句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学生评语
    普通名言警句 于漪教育魅力读后感
    普通名言警句 小学三好学生学校评语
    普通名言警句 入职半年自我总结
    普通名言警句 高三励志语录
    普通名言警句 李学生观后感
    普通名言警句 七个心理寓言读后感
    普通名言警句 谷雨节的农谚
    普通名言警句 美的句子
    普通名言警句 童年第一章主要内容
    普通名言警句 高三百日誓师大会学生代表发言稿
    名言大全网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作者或来源机构不同意本站转载采用,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粤ICP备2022003335号 站长: